板式換熱器操作規程
開車操作及注意事項
1.在新工藝管線上使用時,要注意清除管線內的雜物,以免堵塞換熱器。
2.如果用污水做冷卻介質,或回收污水的余熱,或介質內含有粒狀固體物時,要在換熱器入口端裝上過濾器或除污器,以免堵塞換熱器。
3.冷卻水(被加熱)溫度超過40°C時,應盡可能先進行軟化處理,以免換熱器結垢,影響傳熱效果。4
4.檢查管線連接是否正確,避免兩種介質相混,引起不良后果。
5.開車前嚴格檢查冷、熱介質的進口閥門是否關閉,出口閥門是否開啟。
6.完成上述工作后方可開機。開車先啟動冷、熱介質的泵,慢慢打開冷介質的進口閥,然后打開熱介質的進口閥,使介質緩慢流入換熱器,以免溫度過高。
7.檢查所有密封面及所有焊縫處有無滲漏等不正?,F象。
8.緩慢升溫,同時測定和計算是否滿足工藝要求。滿足后,即可進入正常操作。
二、正常運行及檢查
1.要經常檢查換熱器的所有密封面及焊縫,觀察有無滲漏等不正?,F象。若發現滲漏,應及時在滲漏處作上記號,待停機后處理。
2.要定時檢查壓力表、溫度計,觀察是否有不正?,F象。
3.停車時先慢慢關閉熱、冷介質的進口閥,然后關閉兩介質的出口閥。開機時則反之,先打開出口閥,然后緩慢的打開進口閥。
4.要定期對低壓側介質進行化驗,以免有高壓側介質混入。如有混入,說明發生內漏,應停機處理。
三、停機操作及注意事項
1.停機前必須先停泵,切斷電源。
2.停泵后,先緩慢關閉熱介質進口閥門,再關閉冷介質的進口閥門。最后關閉兩介質的出口閥門。
3.如果管線上裝有放空閥,應打開。
4.對溫度較高的介質及腐蝕性介質,應盡量使設備放空,以免打開設備時燙傷人和腐蝕設備。
四、常見運行故障的診斷及處理
(一)運行狀況偏離工藝要求
新投產的設備如果達不到工藝要求,應仔細檢查原始設計參數、設計計算、組裝等是否正確等,然后決定是否應增加或減少換熱面積,以及改變流程組合。
若板式換熱器開始運行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后出現偏離工藝要求的情況,如表現出:壓力降增大或減??;介質出口溫度上升或下降。處理這種故障的可采取的辦法是:
-
檢查冷熱介質的入口參數與原設計值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應設法調整到原設計值。若入口參數已改變,無法調整到原設計值,則應重新進行設計計算,決定增減換熱面積或更改流程組合。
-
如果冷、熱介質的入口參數與原設計值相符,而出口參數達不到設計值時,應立刻停機,拆開檢查板間有無堵塞或板片結垢等情況,并及時處理。
(二)換熱器發生滲漏現象
由于板式換熱器的密封周邊較長,板片又較薄,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滲漏現象。滲漏現象可分為內漏和外漏兩種情況。
-
外漏:指換熱設備內的介質向外部空間的滲漏。這種滲漏現象容易發現。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墊片老化、被腐蝕或板片變形。當發生這種滲漏時,應及時在滲漏部位做上記號,打開設備以更換墊片或板片。
-
內漏:指換熱設別內的兩種介質由于某種原因造成高壓側介質向低壓側滲漏。這種滲漏現象不易及時發現。引起的主要原因是板片穿孔、裂紋和被腐蝕。發現這種滲漏的方法是要經常對低壓側的介質進行化驗,從其組分的變化中加以判斷。這種滲漏的停機檢查方法是:拆開板換,清除板片表面污垢,擦干后將換熱器重新組裝。在一側進行壓力為0.2~0.3MPa的水壓試驗,待另一側流出水后即停止試驗,打開換熱器,仔細觀察板片的未試壓側,其中濕的板片即為有孔或裂紋的板片;在現場也可用透光、著色的方法查出廢板片。凡檢查出的廢板片和墊片都要進行更換,重新組裝后使用。
(三)板式換熱器的板片發生錯位
對于介質流量和壓力變化較大、而且是多程組合、長期使用的板換器,容易發生板片錯位現象。板片錯位后,有時很快出現外漏,有時雖不立即發生外漏,但卻是發生滲漏的一種隱患,所以都須及時處理。
引起錯位的主要原因有:換熱器板片變形;板換的密封墊片滑離了墊片槽。處理這種錯位現象,應將變形的板片和滑離墊片槽的墊片及時更換。
(四)現場缺乏檢修設備時,板換器的簡單處理方法
板式換熱器在使用過程中,無論是板片發生變形、裂紋、穿孔,還是墊片發生老化、斷裂,都需要及時更換。如果現場沒有足夠的備件,而換熱設備既無備用臺份,又不能停機時,應進行現場的簡單處理。
現場簡單處理的方法是:將損壞的板片和發生滲漏的板片成對抽出(A板+B板),如數量不太多,減少的流道數也不多,組裝后可繼續使用,對生產影響不大。